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JBL4350AWX之四路电子分音摸索篇(2)(作者:大少爷 时间: 点击数: 1018)
  • 其实,真的有点懒得动笔写这个摸索篇(2),不过不断有热心的朋友来关心我在4350电子分音上调试进展的情况,实在让我非常感动。这次的五一长假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前后来了好几档朋友来听音乐,其中大多也都是冲着4350而来的。这更让我觉得要把这个摸索篇(2)写出来和没有机会来聆听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JBL4350AWX不愧是JBL的颠峰之作,我个人认为直到现在JBL还没有能够真正超越4350的其他型号的产品。从4350A的用料上可以看出当时他是作为一款旗舰产品推出,所有的单元用料都是钴磁体。双15寸低音,2寸喉驱动器……这些都是用料用到了顶级。箱体宽1.21米,高0.889米,深0.508米,每个重达110公斤,无疑是个巨无霸。在1978年当时的发售价格就高达170万日圆一对。陈瑛光把4350放在JBL十大龙虎榜中不是不无道理的。

    在JBL工程师的设计中,4350本来就是不能用全频来驱动的,他需要一个外置的电子分音器分频250HZ,用两台功放来推动。这次我彻底的废弃了内置分频器而采用了4路电子分音也就是想把4350的全部能量挖掘出来。

    上一篇中提到的把箱体内的接线换成TARA LABS 的OMINI3是为笔误,应该是TARA LABS细支多股的8N无氧铜线。

    经过第一步的改造,4350已经可以直接接成电子分音驱动的状态了。

    根据原来的功放搭配分别用Accuphase M-1000推低双15寸,Accuphase P-102推10寸中底音, 一台Accuphase A-20V推中高音号角,另一台Accuphase A-20V推高音.驱动下来感觉非常不理想。感觉低音没有象以前的那么松,整个有点偏紧,干的味道。中频也偏薄。根据经验我推断有可能我把原来的吸音玻璃纤维棉换得太厚的原因,所以就拿掉了一半的吸音玻璃纤维棉,再听后听感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还是感觉不满意,中间10寸的中低音好象没有被推出来似的。看来用P-102推这个硬边的10寸2202A有点不够力。那就换上A-100吧。
    果然,在A-100的驱动下,中低部分又改善了不少。不过,还是不够,还是缺点什么。怎么办?考虑了良久,决定还是在吸音材料上作一些改动。经过多次的反复试用,决定改用吸音专用的波峰面作为吸音材料。果不其然,经过吸音材料上面的调整和改动,4350整个听感有了大幅的提高。

    听了几天,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双15的能量往往盖过了10寸的中低,中低有点凹陷的问题。这时我想起了为什么好多玩4350的玩家会废掉这个10寸硬边中低音单元的原因了,因为它确实很难推!这个10寸的单元也往往成了4350上面的一个鸡肋。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JBL工程师也不是傻瓜,会浪费成本的多加一个单元吗?所以我决定不能废掉它,而是一定要搞定它!第一还是在吸音材料上动脑筋,把中低音10寸的密闭箱体中的波峰面取出改用第薄一点的喷胶面,有点改善了。接下来把功放做一下调整,用M-1000来驱动这个10寸的中低音单元,用A-100推双15,A-20V一台推中高,一台推高。果然,2202A在M-1000的控制下终于发出了它应该发出的声音,哈,非常柔美……那一夜我好久才入眠……

    调试的工作远还没有那么简单,放在眼前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要做的那就是最大的一个工作:《平衡》。

    为什么我会把它打上双引号,这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其实说到底我以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跟它有关,或者是为它服务的。再说得白一点,我们玩发烧友玩到底其实也是在玩一个《平衡》问题。要达到各个频段互相之间,左右之间,前后之间,上下之间的平衡确实是一个非常繁琐浩大的工作。怪不得听人说香港有专门的调音师傅,出场费都是用万计的,调整一套高级音响设备少则几万,多则要几十万。嘿嘿,我们就不麻烦他老人家啦。

    具体调试的过程实在是太过单调枯燥了,也实在无法用文字来记述。在那期间我经常调音调到深夜二三点,早晨起来脸不洗牙不刷就打开机器,把我在床上想到的一些新调整的想法和步骤做一下实验。那段时期我真正体会到了不思茶饭的感觉,更不用说会想MM啦。发烧已经烧到癫狂的地步脑子里也就只有音响了……我被它前后折腾了一个月左右,自认为最终把《平衡》问题解决了8成左右。也就是现在的状态,能够听听的地步。这期间我要非常感谢我的DF-35,这款完成度相当高的电子分音器,当然它也是业界目前为止电子分音器的顶级机种.(DF-45只是它的简化版本),没有它可真的不行。好多以前老机种上面没有的功能,而在调试4350中都需要的功能,DF-35都具备了。看来我的眼光没有错。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调整,现在系统基本发挥了4350的6或7成左右,在我的听音环境中,因为碍于空间的问题,只能做长边摆放,聆听方式也只能局限在近场聆听的方式。虽然损失了音场空间的纵深感,但是我认为只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出音箱应有的素质就可以了。因为我听到了宽大的音场,饱满厚实的中音,通透的高音以及以前无法听到的汹涌澎湃的低音…… 嗨,我终于可以稍微空下来找点时间想想MM啦!!!

    以前也有听其他烧友提及玩4350是很难玩好它的定位的,认为它的单元排列组合存在着一些设计缺陷。我不排除这个观点,但是在我调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搞好了《平衡》以后定位和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在这摸索篇(2)的最后还是要再强调这个《平衡》!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它把我的头搞大了!

    计划在下一步摸索篇(3)中我将尝试着废除箱体内的中高音2440驱动器,用外置的中音王375加HL88大蜂巢作中高音,在高音方面尝试使用075,或先锋的履带高音PT-R9来取代箱体内的2405……(未玩待续)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