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 · 问题请教!求救! (作者:初哥发烧 时间: 点击数: 514)
    收藏
  • 各位DX!
    小弟乃一个发烧初哥!现有问题请教!
    在小弟的发烧圈中!
    有人要退JAMO的旷世11CONCERT11!还有全新的CASTLE的Howard S2!!(不是同一个人!)
    请问有哪位DX玩过!能否讲讲他们的特点和区别!
    并且推荐一下搭配的功放!
    谢谢!
  • ·

    (作者:ldh 时间:2001-06-03 09:12:01)
    • ·

      (作者:lixj 时间:2001-06-03 09:50:33)
      除了LDH兄提到的价格外,二手货的品质也很重要,有位朋友花了一万多买了一个原价3万的XX箱,买回后听了一个多月发现对某些音乐高频右声道有明显失真,判断是原来右高音有损害,平时极难发现,只有听某些音乐才发现。因此, 我认为买二手 货一定要知根知底, 免得以后心里不踏实。
  • ·

    (作者:发烧初哥 时间:2001-06-03 23:09:10)
    JAMO的旷世11是1997年的音箱!很少放!(一直没好功放,用ARC的前级+ML的后级不好听)但单元是否受伤正在想各种办法打听!原厂参数为平均阻抗:4;效率:91;但据说不是很好推!曾经用过安桥的308+508推,据说也不好听,而且不是很推得动!!用什么功放较好!台湾的书说要搭配“高频亮丽,低频丰富,个性活泼的功放”估计用什么能好!機
    价格如果18000!我可以买到全新的了!:)合理的价格估计是多少!??
    另外,城堡的Howard S2呢!全新!外皮为樱桃木!现在城堡改进为S3!从单元到箱体尺寸都有较大变化!能给点提示吗?新旧款的区别!还有所用的功放!
    本人主要听古典(中外)!有时也听听摇滚!:)
    • ·

      (作者:小新 时间:2001-06-04 07:15:25)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sugo 时间:2001-06-03 23:30:07)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Cool boy! (作者:尺八 时间: 点击数: 574)
    收藏
  • HALCRO™
    dm68 Monoblock Amplifiers

    225 Watts per channel.
    Distortion of less than 1000 parts per billion, this ensuring that the fidelity of each pure tone at full power up to (20kHz) is reproduced at better than 99.9999% purity across the entire audio range.
    The HALCRO™ amplifiers are designed to drive all loudspeakers, including electrostatics.
    Four input options:- Balanced voltage input - Unbalanced voltage input - Current input -Minimal path voltage input.
    Universal power factor corrected power supply with a power factor of one, which automatically operates from 85V through to 270V r.m.s. without any internal or external switches.
    Series and common mode filtering on the mains input.
    Superior industrial grade components used throughout the circuitry to ensure perfect audio reproduction and maximize reliability.
    Elegant aluminum casing with a satin anodized finish.
    Solid Rosewood feet in a satin finish.
    7 Year Warranty.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22 19:59:11)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28 22:15:21)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29 15:33:08)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29 18:11:17)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29 18:22:44)
          谁听过这玩意? 40只EL34 并联推挽,BTL输出,300W/8欧姆。算不算是最疯狂的胆机制作?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29 20:50:04)
            • ·

              (作者:阿布 时间:2001-06-03 16:02:32)
              太恐怖了吧
          • ·

            (作者:wyatt 时间:2001-05-30 00:01:42)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00:28:57)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30 11:01:13)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11:59:35)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30 13:56:44)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14:31:51)
                      单从这么多管子并联造成的极间电容增大,分布电容增大,就足以够高频下跌几个DB的了。如果说弄个别具一格独出心裁到还可以。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5-31 11:53:30)
        • ·

          (作者:麻油面 时间:2001-05-29 19:04:34)
          但看变压器上倒影又...这么多EL34,每边20只,理论上功率是多少啊,发热太厉害了吧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29 21:43:49)
            仔细看了一下资料,上面BTL输出是我说错了。是40只EL34接成三级管接法,照片是一个声道,立体声还要再增加一台。每声道300W/8欧。
            • ·

              (作者:j 时间:2001-05-30 07:57:58)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09:36:24)
                • ·

                  (作者:j 时间:2001-05-30 11:41:01)
                  取纯B类放大(静态电流忽略不计),以OTL或者OCL方式输出,每只EL34的最大电流<300mA(三极管接法,-Vg=0,没有考虑功率极限问题),40只管分2组串联,因此输出电流最多只有6A,在8欧姆负载上有效功率仅为201.6W。按其约2000W的供电水平计(取每管屏压300V估算,考虑了最大功率输出时对供电的要求),效率这样低,是不是值,让人难解。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11:58:12)
                    况且它是变压器输出的,并不是OTL、OCL。看清楚照片,那两只变压器一支是电源牛,一只是输出牛。
                    • ·

                      (作者:j 时间:2001-05-30 12:08:59)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0 12:41:56)
                        终于找到了这家公司的广告: “180天的构思,88天的制作。”

                        峰值功率1200W(每声道) 额定功率: 300W (4欧、8欧、16欧)
                        频响: 50W 时 10HZ--30KHZ 正负1 DB
                        失真: 50W时 +0。3% 满功率时: +3%
                        信噪比: 60DB
                        重量: 76KG
                        • ·

                          (作者:j 时间:2001-05-30 21:31:08)
              • ·

                (作者:purer 时间:2001-06-02 09:57:09)
        • ·

          (作者:木鱼 时间:2001-05-29 22:03:26)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29 22:27:22)
        • ·

          (作者:学习发烧 时间:2001-06-02 10:24:03)
          约十年前,我认识广州一位谢姓发烧友,他当时也在设计策划一台这样的EL34胆机,其来源是参考国外一家英国的胆机厂的产品所引起的概念,不知道版主的这一机器与其是否有渊源?因为我调动工作离开广州后来找不到他的消息了.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ldh 时间:2001-06-03 15:03:24)
    拇指管的寿命比较长,正常情况下5-8年不需更换。一些进口高品质管子甚至10年不需要更换。 对于大功率管就不是很乐观了,老化过程中会造成速度变慢低音偏肥,高频变蒙中频质感下降,音量变小,动态缩水等,但这些情况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要求比较高的发烧友一般使用三-5年左右就要更换功率管。功率管更换后需要调节偏压。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B&W602S2 (作者:unika 时间: 点击数: 679)
    收藏
  • 请各位高手帮忙搭配功放,价格在3K以下,喜欢听席琳迪翁的歌,要求表现人生清澈有穿透力的那种!
  • ·

    (作者:ldh 时间:2001-06-03 09:09:01)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问题请教!求救! (作者:初哥发烧 时间: 点击数: 478)
    收藏
  • 各位DX!
    小弟乃一个发烧初哥!现有问题请教!
    在小弟的发烧圈中!
    有人要退JAMO的旷世11CONCERT11!还有全新的CASTLE的Howard S2!!(不是同一个人!)
    请问有哪位DX玩过!能否讲讲他们的特点和区别!
    并且推荐一下搭配的功放!
    谢谢!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ldh 时间:2001-06-03 00:02:10)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老才 时间:2001-05-30 23:33:44)
    我也是新手,但也看不少的音响杂志.基本上都是托儿所的老师在写文章--极尽吹水之能事!所以现在我基本上不看杂志了.
    真的没见过那个行业的杂志是这样的.Faint.
    看这个站点的文章和BBS感觉比看几十本的杂志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说的不对,欢迎砸砖.
    • ·

      (作者:aiko 时间:2001-05-31 00:26:51)
      只怕这个BBS的众位版主看了也会脸红,想必这里众位版主也很清楚,恰当的赞赏与鼓励是办好论坛的一个很好动力,,但一些肉麻的话,,很有反效果,对论坛并无好处。
      这位老才兄说话小心点哦,我们的刘版主可是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所以最好别拍错了,,呵呵,,
      实际上音响杂志对很多发烧友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除其中的商业性因素,吸取有用的东东以参考。
      如果说的不对,欢迎砸砖.
      • ·

        (作者:sugo 时间:2001-05-31 00:49:24)
        • ·

          (作者:烧录一族 时间:2001-05-31 10:12:19)
      • ·

        (作者:sugo 时间:2001-05-31 00:51:39)
      • ·

        (作者:老才 时间:2001-05-31 02:34:10)
        aiko同志的警惕性可真高,俺老才就那么把一颗小石子放地上,学学人家的投石问路,aiko同志马上就扔过来一块砖头,也许有点那么不经意,但那姿势的优美也让俺佩服得五体投地!

        俺拣起砖头,琢磨了好一阵子,弄不明白当下的人到底怎了,是不是给一些砖头瓦片状的物体吓怕了,结果看到什么都等同视之?

        要说拍马屁嘛,先得找匹好马,才拍得其所,也不枉俺担待这么个拍马屁的名声。这里的斑竹和aiko同志既然常在杂志投稿,大概对传统媒体的一些操作不陌生。谁不知道现在很多媒体里面对产品的介绍、评述文章都是软性文章?厂家只要发个红包,开个“内容”丰富的新闻发布会,有什么稿件写不出来?

        当然,俺不否认有不少音响媒体里面的文章很客观,甚至很有价值。但是凡是看过这些杂志的人都会发现,大部分的文章,要不就是吹高调,要不就是把产品介绍书换头换尾的就搬上来,根本没有针对不同用户或爱好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和探讨。这样的结果是什么?高手过招,立见高低!一些资深的发烧友看了,CHI之以鼻。一些刚入门的爱好者看了,如坠云雾,找不到北。如果是用家看了,更是不知所措,按照作者写的,甲牌子的有这样好,乙牌子的有那样好,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得,干脆花多点银子,都搬回家,把家里当产品展览馆,慢慢研究去吧你!

        相反,一些论坛倒常常会发现有精品帖子。那是因为在论坛发帖子的人根本不在乎那么些稿费!谁不知道在论坛发帖子没稿费拿?之所以继续发,不就是图个痛快,相互交流交流吗?这样没有功利写出来的帖子,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获益良多!

        俺在这里口水花喷喷的说了那么多,归跟到底都是俺还没真正的看到有多少本音响杂志是能够从用家和爱好者角度出发,站在客观科学的立场上来介绍产品,而且不带有太多商业操作的。或者aiko同志会说那是因为俺学识有限,看得书少的缘故,所以俺还在这里恳请aiko同志多多指点,起码得告诉俺,哪些杂志最值得一看,或者干脆牢烦aiko同志把自己投到杂志的文章也贴贴这里,给俺学习学习。俺一定象小时候学习毛主席语录那样,贴在床头,早晚各读十次!

        是驴是马,拉上去溜溜才知道啊,不然俺老才怎继续拍马屁呢?

        拍砖的明天请早,俺要睡觉喽~~~




        • ·

          (作者:mjune 时间:2001-05-31 08:18:05)
          hifi音响,有器材和音响版.器材版,报价起码还比较真实,而且写器材评论时也比较真实一些.
          • ·

            (作者:sugo 时间:2001-05-31 08:50:18)
        • ·

          (作者:黄易 时间:2001-05-31 09:15:13)
          这位老才兄气量小了点儿,aiko说得很有道理呀,虽然不能否认言语稍嫌尖刻了一点儿。您说得也不能算错,各人有各人的感悟吗,是不?但话说回来,只要是杂志,都有商业味道在里面,只不过商业味是浓还是淡的问题而已。人家办杂志没有商业味如何赚钱呢?难道让杂志社的人都喝西北风不成:),太残忍了吧,呵呵。如果没有这些要赚钱的杂志(说实话,办音响类杂志我看也不是太舒坦)那么大家伙儿上哪儿去了解世界上如许多的音响品牌、资料?从哪儿去了解这些品牌的大致风格,甚至于大致的价钱?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终归有限吧。当然,那些拿着黑心钱昧着良心写东西养得脑满肠肥的无良写手也不是不存在,但这就需要大家去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杂志里的内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吗,也就是说从书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嘻嘻……。所以说,从客观上来讲,音响类杂志对广大烧友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正面影响应该说要远远大于负面影响。至少,这是我的感触。依我看来,台湾的《音响论坛》就不错,写手的文章比较客观,相对来说商业味稍淡些。嘿嘿 ,你有权反对我的观点,但请你别砸我,俺怕疼……
          • ·

            (作者:tong 时间:2001-06-08 14:26:22)
        • ·

          (作者:aiko 时间:2001-05-31 09:51:39)
          别的我不再说了,你好好再考虑你这两句话:“ 我也是新手,但也看不少的音响杂志.基本上都是托儿所的老师在写文章--极尽吹水之能事!所以现在我基本上不看杂志了. ”
          “看这个站点的文章和BBS感觉比看几十本的杂志效果要好得多. ”

          贴子都在这里,大家看看很明白,呵呵,,


      • ·

        (作者:BOOM 时间:2001-05-31 09:12:36)
        • ·

          (作者:BOOM 时间:2001-05-31 09:39:13)
          • ·

            (作者:aiko 时间:2001-05-31 10:03:47)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5-31 11:21:59)
              • ·

                (作者:aiko 时间:2001-05-31 11:37:10)
        • ·

          (作者:TONG 时间:2001-06-02 21:24:40)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5-31 10:58:41)
        如果说拍马屁, 最厉害, 可能也是最拙劣的其实是我: 大头虾. 我可能算是接触LDH论坛并且一直坚持下来时间较长并一直不改名字的网迷. 想当初我本来的升级目标是美之声战神系列的, 但出于对LDH的HIFI观点的认可, 而且机缘凑巧LDH公开了6DB绅士宝8545K+9300的音箱设计图纸...,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刘氏土炮的铁杆拥趸, 自然也成了本论坛的常客. 烧的兴起, 胡言乱语时有发生. 在很多局外人看来可能是可笑之至的事情. 还请坛子上的弟兄原谅! 坦白说, 有时自己回过头来看以前的一些即兴的帖子, 自己也觉得好笑. 人的HIFI观点实际上一直在改变的.

        我觉得本论坛最难得的是大家可以放下成见, 研究声音, 而不提或少提声音以外诸如商业操作, 商家动向等敏感的话题, 最重要的一点, 本论坛没有出现高高在上, 评判他人HIFI观的”专家”! 因为玩HIFI的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对他的音响观 (那可是支撑生命的信念啊! *^_^*) 说三道四了. 我比较喜欢这里, 到目前为止, 这里多是大家探讨声音的诚意.

        坛子里“专家”太多, 更有喜欢揣度他人的动机并大肆恶毒攻击, 那是比较可怕的, 不就是玩一玩吗, 何必认真! 好象跑题了, 只是AIKO兄的帖子引得我想到HIFI网坛的风风雨雨.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1-05-31 12:27:14)
      不管是谁,就算写的好,那也是别人的耳朵别人的想法,看再多也没用.
      所以说,音响主要是用"听"的,不是看的.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5-31 12:54:28)
        哦, 对了, 你结婚了吗? 对事物这么直接客观的评价在女人身上要慎用, 我有深刻教训. 呵呵-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1-05-31 14:33:30)
          自己音响上买这买那的,在家里早就太不起头做人了,那还敢对别人说三道四的,人家不修理我就很幸运喽.
          那805是随便说说的,小弟还很菜鸟,信口开河,大虾兄见笑了.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5-31 15:09:21)
            但凡发烧友, 器材没捧回家时你怎么骂都心里不打紧, 可要是捧回家后你说它这不行, 那不行那他跟你没完没了! *^_^*但我发现PENPIE是个例外, 别人没骂, 倒自己先骂上了, 故觉得PENPIE兄有个性, 务实是也! 我也是菜鸟, 电路理论一窍不通, 是一只只顾耳朵享受的菜鸟, 呵呵- 老实说, 跟很多网友聚会, 我发现我烧的不厉害的, 嘿嘿-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1-05-31 16:26:36)
              别人不能说,有的人是东西到手了玩玩就不喜欢了,我可能就是后一种,不过第一种人才幸福,自己知足了不是挺好的嘛,成天不满的才难受.或者换个说法,有的人听音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这儿好所以喜欢,有人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缺点上,会想如果这儿能象某某的表现一样就更好了.小弟可能就是后一种.
              我觉得器材就是顾此失彼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说大家讨论的ATC,怎么就没人提她的小提琴怎么样,所以器材只能按自己的口味选,喜欢他这个地方才用的,她确实有表现不行的地方也没办法,该承认承认该忍忍.
              其实我也是不想在这上面话太多的时间,本来只打算听音乐用的,谁知道越来越发现这东西门道多挺复杂.把我领进门的前辈算是大虾兄了,小弟就是通过大虾兄在好碟介绍里介绍的魔鬼的颤音挪威月亮入的门,如此说来还要多谢大虾兄了.(先不忙谢,上了这个贼船还不知道是好事坏事呢,呵呵).
        • ·

          (作者:kelly 时间:2001-05-31 15:27:35)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1 09:33:45)
    《无线电》国内最老资格的电子杂志,偶尔刊载几篇音响类文章。
    《无线电与电视》 技术类文章DIY制作类文章较多,是一本与《无线电》资格差不多的老资格杂志,有3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我的启蒙杂志。近年来杂志的主题结构发生了一些倾斜,主要题材集中在了DIY特别是胆机之类。缺点是文章以及电原理图的的审查校核做的不够认真。
    《音响世界》国内第一本音响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音响杂志之一。题材比较广泛,消息也比较前卫,是一本比较有影响力的杂志。
    《高保真音响》是一本以中层发烧友为对象的杂志,海外的器评文章较多,DIY也占了一定篇幅。文章题材比较专业化。
    《视听技术》是一本比上面几本杂志年轻的杂志,文章大多为普及题材,适合初入门者,是国产器材器评文章最多的杂志。
    《实用音响技术》 中间几次易名文章结构也经历了多次调整,适合初级中级音响爱好者做资料参考
    《音响技术》 主要对象为专业音响工作者,也是国内唯一一本从事专业专著的杂志。
    还有几本年轻的杂志,就不多介绍了。

    以上排名按照出版年龄排列。
  • ·

    (作者:老才 时间:2001-05-31 18:09:16)
    俺看着乐,就投了个小石头,没想到引来口水与砖头横飞、一片狼藉。真不好意思。
    也谢谢斑竹提供的杂志名录,俺找来好好学习学习。有的还真没看过。
    • ·

      (作者:ldh 时间:2001-05-31 20:54:30)
      但关于杂志之评论言辞确有过激,其实无论那本杂志都有值得学习知识。不怪“爱哭”兄朝你甩鼻涕啊。哈哈。。。
      • ·

        (作者:老才 时间:2001-05-31 22:52:48)
        不过俺那一屁可不是瞎拍的,不信的同志可以数一下文章的数量,不比几十本杂志少吧.至于质量,比那些软性文章看起来就更舒服了,起码是发烧友自己的真实感受啊.还有BBS,普通杂志就完全没有这个优势了.哈哈.

        其实我真实的感受不是说国内杂志办的一塌糊涂,而是没有在商业性和客观性上取得很好的平衡.本人祝愿各大音响杂志越办越好.
        不过更希望各位办音响网站的大虾们加把劲,办的更好更大些.相信有一天我就不再需要买杂志,只需上网看就行了.
        • ·

          (作者:aiko 时间:2001-05-31 23:15:57)
  • ·

    (作者:spendor 时间:2001-05-31 20:54:49)
    现在各种各样的音响杂志多如过江之鲫,首先,杂志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要它没有任何商业味可能吗?就拿各种音响网站来说,混迹于其中的写手,JS,代理商,我看也大有人在。现在是一个商业社会,商业味无处不在。看一本音响杂志里的文章是否值得你作为参考,关键看作者是否用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各种器材的测评。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谈谈在发烧友中影响较大的的几本音响杂志。首先来看看香港的《发烧音响》,这是一本月刊(我本人认为音响杂志办成月刊不是一个明智的办法,这会很容易因为赶稿而不能让编辑有充分的时间来测评器材),这也是我见过的在语言用词上最为夸张的一本音响杂志,而且是测评器材范围最为广范的。不管高中低档的器材都敢接下来测评,而且最后的评语都相差不会太大,而且还爱登一些给铭器作手术的文章,动不动就把一些密闭箱拆开,目的只是给它换换内部接线。看了这本杂志之后给我的印像是香港烧友个个都是音响设计的高手,可令人遗憾的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位这样的高手被欧美的名厂请去作设计师了,倒是听说有欧美的名厂毁在香港人手里了。而这种文章你一般不会在《音响论坛》和《立体声季刊》上拜读到。再来看看台湾的《音响论坛》,这是唯一一本值的我认认真真看的中国人办的音响杂志。虽然它也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在发烧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经过总结的方法,如音响二十要和各种音箱摆位法,都是很值得一读的东西。但在态度上还应该再认真一些,不要总在一些器材宣布停产后,才发表对它的测评,这样文章对广大烧友有什么参考价值?还有就是如果象用3/5A测评线材这样的在态度上有问题的文章多了的话,总有一天看《音响论坛》会越来越少。我虽然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说,我不得不承认日本的《立体声季刊》(就是《STEREO SOUND》)测评态度上是最为认真的。台湾的《音响论坛》在1999年作了一次关于综合扩大机的集体试听,总共试听了各价位的综合扩大机总共才38款(分三期测评),而我们再看看日本的《立体声季刊》在132期上所作的最新放大器的试听,一下子就试听了39种,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HI-END级的器材,我看这篇文章让《音响论坛》来写,绝对没有如此强大的阵容。有个朋友向我抱怨说:《立体声季刊》上评论的都是一些HI-END器材,离我们太远了。我看也不尽然。在“试听热门话题的新制品”这一栏目里也有大量中低价位的器材的评价,虽然言词不多,但都能点中要害,我倒是挺喜欢这种简洁而有内容的评语。这本杂志并非完美无瑕,主要的缺点我看有:日本人狭隘的爱国情节使他们对本国的器材有故意拔高之嫌(这从他们的榜单中可以看出),还有就是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是译文,这使得这些文章在读起来会有一些吃力,需要反复揣摩才能读懂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日本人的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让我反复阅读他们的文章。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1-05-31 22:21:12)
      立体声季刊可是100%的枪手风格,他们的班子里的所谓评论家有几个已是臭名昭著,我想hiend user根本不会鸟那几个人,他们测的产品多只能说明日本烧有银子,老外屁颠儿屁颠儿把东西拿给他们写广告,如果中国也能买出那么多hiend,中国人的杂志也能有那么多机子送来测。您的朋友说得对,那本产品简介手册实用性不大。

      日版杂志里,audio accessory(音元出版社,日本发烧界泰斗--已经去世的长冈铁男生前作连载的那本)就比立体声实惠多了,他们的评测更细致更合理一些,不过也有不少是胡说八道。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